我們總是無法看清自己的生活,看不清前方,又不了解過去。日子過得好全憑僥倖~
中學教師戈列格里斯生活出現巨變的那一天,開始時與其他無數的日子並無二致:七點四十五分,他踏上通往學校的大橋,在滂沱大雨中,看見紅衣女子似乎打算往下跳,正要出手阻止時,女子突然轉過身來,拿筆在他額頭上寫下一串數字。紅衣女子離去後,她那謎樣的葡萄牙口音對戈列格里斯有莫名的召喚力,他在上課中途頭也不回地離開教室,打算尋找她的下落。
戈列格里斯遊蕩街頭時,無意間在書店發現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隨筆《文字煉金師》。「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的一小部分生活,剩餘的該如何處置?」普拉多的話震撼他的心,令他毅然拋下井然有序的生活,帶著書,搭上前往里斯本的夜班火車查訪普拉多的生平。
在里斯本,戈列格里斯查訪普拉多的親友,一步步重建這名抵抗葡萄牙獨裁政權的非凡醫生與作家的圖像。然而,了解另一個生命,對認識自己又有何幫助?人是否真有可能突破既定生活的牢籠?
《里斯本夜車》不僅敘述了一趟跨越時空的旅程,也探討人一生中許多難以言喻的經驗:孤獨、有限的生命、死亡、友誼、愛情與忠誠。其感性密度與思想深度,都令人深深感動。
以上是這本書的介紹,感覺是個有趣的故事,讓人充滿期待。沒想到開始看這本書之後,覺得一定有什麼地方誤會了,這麼硬的書怎麼可能高居排行榜不下,還要被改編成電影呢?本以為是關於藉由旅行尋找自己的一個故事,沒想到一開始就是很多內心戲,好不容易啟程了,本以為會不是發生緊張刺激的事情,就是是溫馨感人的事情....但都沒有!!只有遇到陌生人一起下棋,並講出自己的故事,讓陌生人傻眼,導致自己也產生懷疑......
當主角戈列里格斯覺得心煩的時候,就會開始翻譯起那本《文字鍊金師》,碰巧翻譯的片段也反應著他的現況,字字句句感覺就像說出主角的心聲.......
普拉多寫著:「我們為什麼會為無法出門旅行的人難過?因為他們無法跨足外在世界,內在無法隨之延展,無法豐富自我,因此被剝奪深入自己內在的可能性,沒有機會發現自己還能成為什麼樣的人,變成什麼模樣。」
或許這也是主角想要旅行的原因吧!!
旅行去尋找什麼,而透過此過程尋找自己是非常常見的主題。像是《這裡是香格里拉》,就是喪子的母親藉由尋找的旅程而學習放下。村上春樹也有很多尋找為主題的小說,尤其是以"我"為主題的三部曲。而《里斯本夜車》則是主角戈列里格斯藉由尋找去了解普拉多的一生,去思考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。
不過,一開始我不大能夠理解,這麼做到底有什麼意義?把自己設身處地當成普拉多,去走過他所念的學校,他所工作的地方,設身處地體會他從備受尊敬到遭人唾棄的情境.....到底是為了什麼呢?這種感覺讓人聯想到保羅奧斯特筆下的人物,將自己假裝自己是另一個人,到最後遺失自己,借此思考人的身分以及自我迷失。不過,作者的用意好像不是這個方向,感覺主角戈列里格斯比較像是為了自己,因為他大半輩子都過著一樣的生活,不敢做太多的改變,這麼狂熱地去探訪普拉多的一生,體驗不一樣的人生,借此內省自己是否也可以過著不一樣的人生。
雖然說後半故事性比較強一點,但作者還是巧妙地利用《文字鍊金師》這本書穿插了許多發人深思的字句。就在我邊看邊羨慕著主角有本類似人生導引手冊的書,在體驗不一樣生活的同時,書裡面的字句適時地點醒著他反思很多內省性的問題.....這時我才猛然驚覺,此時此刻看著這本書的我,不也是在做類似的事情!! 跟著主角的思維,我也不斷地在檢視自己的生活,並思考著是否有不一樣的選擇。
不過就像主角最終還是回到自己熟悉的家,就像普拉多所說的「我們離開某處時,總會留下一些東西;人雖已離去,心卻依舊留在那裡。有些事,只有回到原地,才能再度尋得。」
有回程才叫做旅行,如果說旅行的目地是尋找自己,我雖然沒有親身體驗,不顧一切放下目前的生活,跳上夜車前往未知的目的地,但閱讀地本身不是也是種旅行的體驗嗎?
留言列表